颐和园的资料
1、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2、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以下为其详细资料:地理位置与规模: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离城区约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它与圆明园毗邻,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建造的大型山水园林。历史背景:前身: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建设历程: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在此地改建为清漪园。
3、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 AAAA 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0 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
4、颐和园历史资料概述如下:基本信息:前身:清漪园。位置:北京西郊,距城区约15公里。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历史沿革:始建时间:清乾隆帝十五年,历时15年竣工。焚毁与重建:咸丰十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1888年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耗资3000万两白银,历时十年。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1、起源背景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作为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建立不仅反映了当时皇家生活的奢侈与繁荣,更体现了皇帝对于自然景观与文化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建设过程 乾隆帝为了修身养性,并为母亲庆祝寿辰,下令建设颐和园。
2、历史背景:前身: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建设历程: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在此地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清漪园重建并改称颐和园,作为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
3、起源背景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作为皇家园林,它的建立不仅反映了当时皇家生活的奢侈与繁荣,更体现了皇帝对于自然景观与文化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 建设过程 乾隆帝为了修身养性,并为母亲庆祝寿辰,下令建设颐和园。
颐和园介绍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以下为其详细资料:地理位置与规模: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离城区约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它与圆明园毗邻,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建造的大型山水园林。历史背景:前身: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建设历程: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崇庆皇太后,在此地改建为清漪园。
颐和园相关资料如下:基本信息: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西郊,距离城区大约十五公里。它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著名的圆明园相邻。地理位置与规模:颐和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昆明湖和万寿山之间,是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其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颐和园介绍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市区约十五公里。该园始建于清朝,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详细介绍。历史背景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代的皇家园林——清漪园。在乾隆年间,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成为了一个集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