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走进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以下是对白马寺的详细介绍:位置与历史: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郊,邙山北麓,洛河之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文物地位: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特色:景区交通便利,游人络绎不绝。
在河南省洛阳市东郊,白马寺,这座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静静地坐落在邙山北麓,洛河之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景区位于310国道北侧,交通便利,游人络绎不绝。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镇洛白路6号。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它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佛寺是位于洛阳市东约12千米处的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寺,是因为它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便已设立。这座寺庙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极为显著,被尊为“祖庭”和“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洛阳白马寺简介及历史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官方创建的第一座寺院,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由此发源地,被喻为“释源”和“祖庭”,分别代表佛教的发源地和祖师们的庭院。它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增进各国友谊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河南洛阳白马寺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东面约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这座寺庙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还被誉为“祖庭”和“释源”,象征着佛教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现存的许多古迹和遗址,则大多为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佛教寺庙。其建筑群整体呈现出唐代建筑的特色,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文化名胜之一。 建造与发展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光武帝年间(公元68年),当时这里是魏国的行宫。
白马寺的创立开启了我国僧院的命名传统,被尊为佛教的发源地。无数高僧,包括外国名僧,都曾来此研习佛法,使之成为了祖庭和释源的象征。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
**历史沿革**: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它的建立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白马寺不仅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而且还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洛阳白马寺的历史文化背景是怎样的?
1、建立者:白马寺建立于东晋时期,由佛教传入中国的高僧佛陀跋摩一世创立。佛教发展: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传承:白马寺不仅是佛教寺庙,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影响。
2、历史文化背景 白马寺的建立与佛教传入中国的传说紧密相关。据史料记载,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梦见金人后派遣使者西行求法,后在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并得到佛像和经卷。两位高僧被邀请到中国传播佛法,并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洛阳,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
3、历史悠久: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这一历史背景使得白马寺在佛教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风格独特:寺内现有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4、历史背景: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邀与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返回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这些佛经和佛像后十分高兴,亲自接待并礼遇了二位高僧,安排他们暂住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
5、背景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佛教寺庙。其建筑群整体呈现出唐代建筑的特色,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文化名胜之一。 建造与发展 白马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光武帝年间(公元68年),当时这里是魏国的行宫。
洛阳白马寺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1、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的白马寺,北靠邙山,南临洛水,拥有宝塔耸立、殿阁林立、古木参天的宁静景致。东侧不远处,古城遗址依稀可见,昔日东汉洛阳城的宏伟轮廓依稀可辨。
2、洛阳白马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院,非常值得一游。以下是关于洛阳白马寺的详细介绍:历史悠久: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这一历史背景使得白马寺在佛教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洛白路6号,是中国佛教传入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也是中国第一古刹,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它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由汉明帝为纪念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传播佛法而建。
洛阳白马寺创建于哪个朝代?
1、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朝代。具体来说:创建时间: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地位: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古刹,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
2、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朝代。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它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由汉明帝下令修建。这座寺庙的创建与中国佛教的传播密切相关,据记载,汉明帝曾派遣使者前往天竺求佛法,使者们用白马驮回了佛经和佛像,因此寺庙得名“白马寺”。
3、洛阳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时期。以下是 洛阳白马寺,坐落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官办寺庙。关于其创建的时间背景,我们可以追溯至公元68至公元72年间。这个时期,佛教在印度开始盛传并向海外扩散。在汉朝皇帝的委派下,正式创建白马寺并引入了印度佛教的僧人及典籍。
洛阳白马寺的历史
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最早的古迹。从南到北,五重大殿依次是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内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
建立者:白马寺建立于东晋时期,由佛教传入中国的高僧佛陀跋摩一世创立。佛教发展: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化传承:白马寺不仅是佛教寺庙,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影响。
历史背景: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命名由来:因为佛经和佛像最初是由白马驮运至洛阳的,所以这座寺院被命名为“白马寺”。重要地位: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