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京故宫的历史资料(简短)
故宫概述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自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至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最终形成了现今的规模。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封建王朝权力中心的象征。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北京故宫的建造始于明朝永乐四年,即1406年。 明成祖朱棣下令依照南京皇宫的设计,开始建造北京皇宫和城墙。 经过14年的建设,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城垣宣告建成。 故宫的设计者是蒯祥,他是一位来自苏州的杰出工匠,生于1397年,卒于1481年。
北京故宫的资料100字
1、北京故宫,历史上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上,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 故宫占地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以三大殿为中心,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2、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这是明朝皇帝朱棣开始建造的。
3、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24位皇帝的居所,现已成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享有世界五大宫之一的美誉,包括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及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故宫资料简介
1、北京故宫的历史资料 故宫概述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自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至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最终形成了现今的规模。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封建王朝权力中心的象征。
2、北京故宫,也称紫禁城,坐落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并且是目前全球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基本概述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过14年的建设方才完工。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拥有众多的宫殿建筑群和大量的珍贵文物。
3、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4、北京故宫资料 简介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历史背景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直至清朝末期。作为封建帝王的居所,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5、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6、北京故宫的历史简介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资料和特点
1、北京故宫的特点: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故宫是中国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2、故宫的建筑群以南北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座大殿都建在宽大的平台上,其中太和殿最为宏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故宫的历史沿革 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即1406年,至1420年竣工。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执政。
3、建造时间: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经过十四年的建设,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 建筑特点:故宫的建筑群强调对称性和等级制度,前半部分严肃庄重,后半部分生活化。前半部分主要用于皇帝处理政务,后半部分则是皇帝的生活区域。
4、故宫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5、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