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在哪个城市
1、广州城隍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宁波城隍庙:坐落于浙江宁波市中心繁华地带,始建于梁贞明二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武功城隍庙:位于陕西咸阳市,始建于北周武帝建德三年,西靠稷山,东临漆水,有着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2、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是上海道教协会所在地。西安都城隍庙: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东侧,是天下三大都城隍庙之一。宁波府城隍庙:位于海曙区县学街,是宁波府级城隍庙。
3、城隍庙位于上海市。以下是关于上海城隍庙的详细信息:位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历史: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
汕头三都城隍庙三都城隍庙简介
三都城隍庙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蓬洲东大街,是蓬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关于三都城隍庙的简介:历史沿革:三都城隍庙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七年,后在光绪三年进行重建,一九八八年进行了小规模修缮,二零零二年又进行了重修,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三都城隍庙,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蓬洲东大街,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洪武二十七年,重建于光绪三年,于一九八八年进行了小规模修缮,二零零二年重修后焕发出新的光彩。作为蓬州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见证了汕头市区的发展历程,更是不可抹灭的历史辉煌的见证。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蓬洲东大街的三都城隍庙,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历经光绪三年(1877年)的重建和一九八八年的修缮,于二零零二年焕然一新,为蓬州古城增添了新的韵味,同时也是汕头市区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者。该庙的辉煌历史和独特风貌不容忽视。
三都城隍庙坐落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江街道蓬洲东大街( 蓬洲所城旧址),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一三九四年),并于光绪三年(即公元一八七七年)重建,庙于一九八八年小修。
汕头三都城隍庙所在汕头市区的前身发展史如下:历史名称:汕头市区前身在历史上被称作鮀浦巡检司辖下的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三都。行政区划归属:北宋至明嘉靖四十二年:这三个区域隶属于揭阳县。明朝嘉靖四十二年:澄海县设置后,鮀浦三都归给澄海县管辖。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澄海县设置后,海阳(今潮安)、饶平县、揭阳县3县的部分土地划归给澄海县,鮀浦三都(即汕头市区前身)就归给澄海县管辖。关于“鮀城”的说法,源自蓬洲所城。潮汕地区曾经流传“潮洲九县十城隍”的说法,但此说法并不准确。
上海城隍庙道观景点简介
上海城隍庙道观景点简介如下:位置与别称:上海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紧邻豫园,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的主要道观之一。历史沿革: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知县张守约改建而成。历史上屡毁屡建,现今的城隍庙为1926年修建。抗战期间,因中国商人在租界内另建新城隍庙,故原城隍庙被称作老城隍庙。
上海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紧邻豫园,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的主要道观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历史上的城隍庙屡毁屡建,现今的城隍庙为1926年修建。抗战期间,中国商人在租界内另建新城隍庙,故城隍庙被称作老城隍庙。1995年开始进行修缮,接待信众和游客。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道教在中国东部的重要道观之一,也是上海市著名的道教宫观和旅游景点。以下是关于上海城隍庙的详细介绍:历史背景:上海城隍庙建于明朝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今仍然香火鼎盛,作为道教的信仰中心,供奉着城隍神,代表着守护城市安宁的信仰。
上海城隍庙道观,又称“豫园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安仁街137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道教寺庙。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城隍庙不仅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上海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乾县城隍庙简介
1、乾县城隍庙简介如下:历史背景:乾县城隍庙原址位于唐时的奉天古城西门内北侧,始建于公元780年的唐德宗建中元年,占地99亩,规模宏大。但民国28年,此处成为省立乾县中学,后又成为乾县第二中学。庙宇内原有众多古迹,但在“文革”期间被拆毁,现存的仅是一座上殿。
2、乾州城隍庙位于西门内北侧,占地广袤,建筑宏伟。庙门前列九龙照壁,绿琉璃映照,铁旗竿顶端方斗承天,螭蟠缠绕,牌楼拔地而起,仿佛击穿云霄,结构奇巧,匠心独具。门内钟鼓二楼对峙,执掌晨昏,东西两掖门之间,夹筑巍峨戏楼,上下两层,世所罕见。
3、历经二十个月,福德殿于2011年农历腊月初六圆满竣工。重修意义:城隍庙的重建不仅为古乾州大地带来了福音,也是全县五十八万老百姓的福音。它对于乾县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传承,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发扬。这一工程意义深远,为乾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乾县在唐朝时期称为奉天,其城隍庙原坐落在奉天古城西门内北侧,建于公元780年的唐德宗建中元年。这座庙宇占地广阔,达99亩,建筑气势非凡,铁旗杆高耸入云,木牌楼犹如飞翔在天际,东有钟鼓楼,西有石牌坊,规模宏大。
5、以下是乾县古镇的几个旅游景点: 城隍庙:位于古镇东北角,是一座明代建筑,供奉城隍神,是古镇的保护神。 政和书院:建于明嘉靖年间,是浙江好学之士南呈祥主持修建的书院,现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馆。
6、乾县城隍庙供奉的神主是褚遂良,被誉为辅德候,他曾是初唐时期的重要人物。褚遂良在书法领域也颇有建树,被尊为“初唐四杰”之一。历代对他的书法艺术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其“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奇古绝伦,墨池钜观”,将书法艺术之美提升至至高无上的境界。
上海城隍庙的由来简介
1、上海城隍庙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由吴主孙皓所建。到了明朝永乐年间,该庙经历了改建。前殿供奉的是金山神汉大将粗磨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则供有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为寝宫。 建筑特色 上海城隍庙的建筑风格属于南方大式建筑,以其红墙泥瓦的特色著称。
2、历史背景: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后在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则为1865年建。建筑特色: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于南方大式建筑,以红墙泥瓦为特色。庙内主体建筑包括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和娘娘殿等。
3、历史背景: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后于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则为1865年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宗教意义:城隍在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被视为守护城池之神,通常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
4、历史背景: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后于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筑特色: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以红墙泥瓦为特色。
5、地理位置与历史:上海城隍庙坐落于繁华的豫园景区内,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传说该庙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后在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城隍文化: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
6、上海城隍庙道观景点简介如下:位置与别称:上海城隍庙位于方浜中路,紧邻豫园,又称老城隍庙,是上海道教正一派的主要道观之一。历史沿革: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知县张守约改建而成。历史上屡毁屡建,现今的城隍庙为1926年修建。抗战期间,因中国商人在租界内另建新城隍庙,故原城隍庙被称作老城隍庙。
嵊州城隍庙简介
嵊州城隍庙坐落在百步街9号,其历史悠久,早在《嘉泰会稽志》中就有记载。这座庙宇在清代嘉庆年间经过重修,保留至今。其独特的砖、石、木三雕艺术闻名江南,被誉为三绝,享有盛誉。
嵊州城隍庙位于浙江嵊州百步街9号,始建年代较早,宋《嘉泰会稽志》中已有文字记载。城隍作为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现存建筑系清嘉庆就年重修。
嵊州城隍庙位于城内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建筑。该庙初建于1345年,由于年代久远,建筑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白蚁的蛀蚀,历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几年又经大规模重修,现已修竣对外开放。